月嫂市场的乱象,在培训阶段就够混乱。通常来说月嫂培训合格后会发人社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“育婴员证”。但现在市面上的证书还分好几种,有公司颁发的,机构颁发的,协会颁发的。一个想快速上岗的人员,只花钱不上课,也能拿证。即使是正规的育婴员证书,也存在被不法人员造假兜售的可能。月嫂证书“批发”的背后,导致的就是行业标准不被重视,劣币驱逐良币。
当月嫂流入各大家政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后,后者往往也主要关心收取佣金的角色,对于月嫂的真正技能和水平,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审查。有的平台提供从一星到五星、金牌六种等级的月嫂,具体依据月嫂的经验、技能和好评度划分。
通常价钱越高的,服务就会越好。但是这种对应也无法严格科学定义,且存在相当多的商业套路。雇主好不容易经过筛选面试敲定的金牌月嫂,很可能到了需要的那一天就人间蒸发,然后被家政公司塞过来一个“替代品”。
月嫂进入每个家庭后,问题更多,且陷入外部难以监管的境地。雇主这时候往往会发现之前所有的证书、金牌星级,都不如真实的体验。有的月嫂毫无经验,实际上就是到雇主家来实习的,即使最后因为雇主不满将其换掉,这些月嫂照样能获得收入和实习经验。再跳槽到另外一个平台,可能就摇身成为金牌人员了。由于月嫂工作时间仅有一个来月,雇主基本上不可能频繁换人、反复磨合。雇主也没可能真去对比不同月嫂的优劣重新选择,这也助长了某些月嫂的短期心态、短期行为。
月嫂和保姆市场非常庞大,相比之下,符合不同家庭的从业人员的供应要少得多。不同保姆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竞争,也没有优秀的坐标和行为规范可以约束。由此滋生出保姆对雇主家庭侵害和报复的事件屡有发生。这样的行业状况,既不利于保姆的长远利益,也保障不了雇主的利益,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,本来是不该出现的。
参考菲律宾培养“菲佣”的思路,我们的月嫂保姆市场应该由具体某个部门真正统一管理起来。这个部门不仅是负责考试发证,还要实现统一的诚信考量体系。在信息共享的同时,规范培训市场和服务市场。比如很多“菲佣”都要经过多年培训,知识水平高,自律性很强,对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系统化的应对能力,并保持操守界限。这些素质的具备,不是一两次考试就能合格的。
要让每一个有志于保姆行业的人能得到大量正规培训。只有坚持高水平的培训和产出监控,才可能逐步淘汰低端保姆市场,将家政业往高端化方向发展。